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一串串红得发紫的桑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7日,走进阳新王英镇蔡贤村桑蚕产业专业合作社的桑葚园,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果香,随手摘下一颗放入口中,清新纯甜,带有独特的微酸,令人沉醉。
观光途中摘桑果
“受疫情影响,今年仙岛湖景区外地的游客较少,大多数是市内的,他们听说这边的桑葚熟了,就赶过来尝个鲜,顺便游玩一下,只需要30块钱就能采摘满满一大筐!光五一放假几天,就有约4000多游客尽兴而来、满载而归。”罗冬梅一边采摘,一边开心地说。交谈中得知,她原本在云南务工,是蔡贤村的儿媳,由于疫情间接性地影响了原公司的经济效益,工资极不稳定,不上工就一分钱没有,生活十分紧巴,今年在婆婆的推荐下,来到了村委会合作社工作,每个月不仅有固定收入,还方便照顾家中的老人。
就在不远处,桑葚园脱贫示范户伍丽萍也在忙着采摘。“刚开始我也是选择外出打工,因为比家乡挣得多,后来村里合作社不断壮大,人手紧缺,再加上自己当时怀了三胎,就选择回到村里上班,我们家比较特殊,家中有个一级残疾的儿子,还有个脑部受伤不能干重活的丈夫,村合作社也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在,我们家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小日子越来越甜。”
养殖场内蚕宝肥
离开采摘园,来到村委会合作社养殖厂房,迎面扑来桑叶的清香。“通常蚕在25天左右就能结茧,当蚕的脊背出现变亮、发黄且发透的情况时,代表蚕开始吐丝结茧,一般2天左右蚕就会结成1个完整的茧。”到岗的新手农户正在向前辈学习养蚕小知识。
“在村委会合作社养蚕摘叶对于我来说,不仅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还完了前几年治病欠下的10万余元债务,同时也给我们家带来了新的希望,日子总算是越过越好了。”虞拾英乐呵呵地说道。这些年,靠着种桑养蚕,虞拾英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的经历也成为阳新王英镇农村群众依托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小小缩影。
蔡贤村2009年从浙江引进养蚕技术,起初分户养蚕、集中种桑。由于消毒不到位,蚕宝宝病死率很高,2012年以来,村里成立了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3300多亩桑园,分成4个厂区,聘请2名技术员巡回指导,养蚕逐步走上正轨。
多措并举致富忙
“蔡贤村的蚕丝被已成为嫁妆首选,这几年,村里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桑养蚕,开始走向富裕之路,大家手头都宽裕了许多,改在往些年,还真有点舍不得呢。”前来购买蚕丝被的村民笑着说。
当问及蔡贤村的合作社是如何实现长久盈利的,蔡贤村桑蚕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召成说:“起初也很艰难,到后来我们是突破制度、资金、思维三个瓶颈、同时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坚持了下来,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如今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发展壮大。”
合作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由原来20名社员增至319人;由开始15亩桑园增至3000多亩;由原来单季养5张蚕种增至现在年1000多张;由原来不足300平方米厂房增至现在总厂分厂(场)累计达8000平方米;由原来单一养蚕卖茧到现在形成加工蚕丝被、蚕丝枕、桑叶茶、桑椹干,桑椹保健酒的立体化产业。共带动农户就业560余人,产品加工采摘年产值达680万元,养蚕直接收入近420万元。
未来,蔡贤村还将进一步扩展桑蚕业、桑葚酒、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一只只小小的桑蚕,正一点一点编织出村民们步入小康生活的梦想和希望。
通讯员:明月新
编辑:胡凌露
审核:秦晨欣
监制: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