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 | 丢不下的拐杖 离不开的乡亲





在黄石阳新县的谷贞村,有一名拐杖村医。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的他,因就医不便导致右腿残疾。长大后他选择从医,拄着拐杖守护全村16年。今天的《奋斗者 正青春》,我们来听听村医尹传波的故事。

黄石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共有60户村民,近些年大多数都搬下了山,但山上还有7、8户老人,是尹传波最牵挂的。山路陡峭,拄着拐杖、提着药箱的他,走到半山腰时,已是气喘吁吁。

“小心!这有点陡。人呢?”

这几天,尹大爷牙痛得不行,吃了几天药也没有见好。看到尹传波来了,他脸上乐开了花。

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村医尹传波说:“没几个好牙齿了,按着痛不痛啊?”村民说:“痛啊。”尹传波说:“按着痛是吧。”

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村民尹合同说:“他好得很,又能吃苦,不管是夜晚、早上,打个电话,马上就可以医治了,永远不能走,峰(尹传波小名)啊。”

在这条山路上,尹传波拄坏了十几根拐杖,摔碎过无数的吊瓶。16年的随叫随到,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作“身边的120”。这段时间,只要见到尹传波,村民都在挽留他,就怕他离开村子。

尹传波说:“反正你最注意,因为你中风过,所以我比别个(更担心你)。”

村民:“就怕你走了。”

尹传波:“我不走,我不走,走哪去哦。”

村民:“就怕你高发了咯。”

尹传波:“你不吃药,我就走了。”

村民:“哈哈哈。”

村民说的“高发”,是尹传波去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编制,王英镇卫生院也立刻投来了橄榄枝。乡亲们既骄傲,又担心。

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村民鲁大凤说:“小病那是不说了,大病救了我好几次,去年快过年了,那个结石痛得哟,陪同我一起去阳新去找人呐,帮忙搞这搞那,都是他,我们湾里什么人都离不开他。”

尹传波说,他不会走。从21岁到37岁,他早已习惯量血糖时,握着瘫痪老人的手,听她抱怨孙子过年回家她都没法倒杯茶;习惯病人带着一筐蔬菜,踩着饭点,一边打针一边吃他母亲做的饭;习惯老人们充话费找他,修电视找他,卖绿豆汤写字也找他。

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村民鲁日红说:“什么酸梅汤啊、冰凉粉啊,我家里没笔啊,找他写,他写得字很好看的(举着绿豆汤的字)!”

记者:“有人结婚对联也找他写啊?”

鲁日红说:“是啊,一般的不在家,只他在家啊,是吧。”

尹传波说,之所以不愿意离开谷贞村,还因为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让他至今难以释怀。

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村医尹传波说:“估计是2012年,在王英(镇)开会培训,晚上就没回来,因为(乡亲)他孩子生下来也没多久,不小心他就蒙住了,就是蒙被综合征,大汗淋漓,然后就口吐鲜血的那种在离开的那短短的一天,一个晚上就出了一件让我无法挽回的事。”

作为村里唯一的村医,尹传波放弃了去镇卫生院的机会,也放弃了右腿的治疗。村里没人知道,今年三月,北京的国家康复医院专家告诉他,如果连续治疗三年,后半辈子就有可能甩掉拐杖,可他硬是没去。

尹传波母亲石杏园说:“我说三年就三年呗,以后不用拄拐那多好。他说,妈,太长了,痛苦还不说,还要等三年,(村里)病人能等吗,等不了啊。”

正是这种被需要,让尹传波甘于清贫、坚守小山村16年。旁人看起来,他放弃了很多;他自己却觉得,留在村里,他收获了最想要的东西。

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谷贞村村医尹传波说:“我得到的是安宁,我们村的安宁,就跟晚上农村的夜晚一样安宁,就只听到虫鸣、鸟叫,微风吹过的那种感觉,这种安宁就是没有病痛的,就是我想达到的最好的状态。你们认为我好像放弃了好多,但是我觉得能达到这个状态,放弃是值得的,别说一十六年了,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也是有意义的。”

离开谷贞村,尹妈妈的眼泪在我的脑中始终挥之不去。时隔36年的治疗机会真的只能放弃吗?结束采访后,我联系到当地政府和县卫健局,了解到尹传波的情况,他们当即表示,只要尹传波下定决心去北京,一定会安排医生到村里照顾这些他最放不下的留守老人,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治疗腿疾,我们也期待着尹传波甩掉拐杖的那一天。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宋歌 谭思为 责任编辑 王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