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员马善金:深耕农村农业 在带头致富的路上发光发热

深入火热的农村,青年人才是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乡土的中流砥柱。年轻共产党员发挥着怎样的先锋带头作用?他们又是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家乡的建设有机融合?记者走进白沙镇赤马村,去了解一下这位90后年轻党员的奋斗故事。

镜头前,身着白色体恤,一头短发显得成熟干练的就是马善金。从2015年返乡创业并选择深耕农村农业事业,从当初的全家人反对到支持,凭着年轻人敢想敢拼敢干的精神,几年时间做大做强了农业产业,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早些年,马善金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家境清贫,不得不及早外出谋生,分担家庭的重担。采访中,谈起当年十几岁就独自外出闯荡的那段经历,马善金娓娓道来。

马善金说:“那个时候家庭比较困难,我出社会时十几岁,刚开始打工进了一个数控加工厂,当数控学徒,做了一两年后,每个月能拿到一两万元工资后,就想着能回来做些其他事情,后来通过朋友介绍,运输行业比我做数控会赚得多些,通过搞运输行业提升我的阅历,另外农村人比较勤俭,让我存了一定的积蓄。”

马善金说:“由于本人深厚的故乡情结,所以有了一些资金后,就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瞄准了家乡发展。一个偶然机会,2014年春节回家过年,与乡亲们沟通交流中了解到,近年来,由于老家父老乡亲常年外出务工,导致大批荒山荒地无人耕种。于是马善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马善金说:“在搞运输行业中,我对蔬菜有了些了解,经常跑市场运输蔬菜,所以回来就想搞农业种植,承包荒山荒地种植蔬菜,刚开始种植时,家里面非常反对,但我坚信,新时代新农村一定能有新的作为。”

赤马村村民马作杏说:“这个孩子在外面干得好好的,他回来搞农业,跟我一样,我是非常不支持的。”

在父母以及乡亲们既质疑又不理解的目光中,马善金说干就干,春节一过,他就承包了周边村民的水田和荒山,成立了青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当年就种植优质水稻100多亩,并在低洼处开挖鱼塘养殖小龙虾,在旱地搭建蔬菜大棚种植黄瓜,茄子,辣椒等时令蔬菜。

白沙镇赤马村支部书记罗玉林说:“对于这个产业我自始自终全程参与,一开始流转土地涉及到几个村的土地流转,当时比较麻烦,他基本上没日没夜地跟着一起入户做工作,同时,我感觉马善金很能吃苦,也肯干,当时荒山荒地拿流转资金有五六十万元,确实对于我们一个普通农民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确实很有魄力,所以,我们村里也是全程大力支持。”

经过近7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约1140多亩,其中水田800多亩,已建蔬菜大棚106个,蔬菜栽培面积300多亩,带动了本村12户脱贫户在合作社务工。

赤马村村民马作文说:“我出去干活没人要,在基地里种种菜,除除草,一天七八十元钱,我觉得很知足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年轻小伙马善金连续七年深耕农村农业,逐渐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乡村致富带头人。2020年,经赤马村党支部同意,马善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马善金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特别神圣和光荣,我将把入党初心作为一辈子的必修课,深耕农村农业,在我的家乡带头致富的路上发光发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青年党员马善金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坚持党建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一线工作中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业务交流会,推动各项技术发展;积极引导合作社员工,以及普通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为本村党建事业舔砖加瓦。

截止目前,合作社共有务工人员84名,党员8名,人均年收入增长2万元,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6万元。

白沙镇赤马村金鸡家庭农场负责人马建军说:“我和马善金是多年的兄弟,也是多年的朋友,他前几年入党,在他的影响下,我去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兄弟商量着,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把产业做大做强。”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增收,马善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合作社实现产销一条龙,2019年随着基地的稳步发展,马善金又在黄石市租用店面2个和冷藏仓库1个。每天采摘的无公害、无残留生态绿色蔬菜当天就销往武汉,黄石等市场,实现了生态农产品进入大型市场和大型超市产供销的无缝对接。

市政协驻村干部张胜朋说:“青山农业合作社是我们村的重点扶持乡村龙头企业,作为青年党员马善金不仅带动周边群众创业致富,同时他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让人比较深刻的就是在2020年初疫情比较严重期间,他听说白沙镇一些隔离点,包括医护人员缺少新鲜蔬菜,他是连夜采摘一两万斤蔬菜送到了白沙的福利院、隔离点和医务人员,留守老人,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张胜朋还告诉记者,在驻村的几年时间里,马善金每逢春节以及其它传统节日,都会自费购买米、面、油等物资走访慰问脱困户,年轻小伙干事创业当表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担当,很让大家钦佩。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谈起今后发展,马善金意气风发、信心满满。接下来,他将带领合作社继续扩大种养殖规模,调整农业结构,向休闲观光和生态农业发展,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在党的强农惠农好政策中,在农村肥沃的土地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让农业得发展,农村有变化,农民得实惠,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阳新新闻

记者:孙明辉

编辑:许岚 秦晨欣

审核:胡凌露

(作者: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