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范仲淹

清风传家

传承





阳新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阳新县纪委监委带你一起聆听杰出人物的清风传家故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中(今苏州市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曾任陈州通判、苏州知州、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治家甚严,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告诸子及弟侄》教育自家子弟。四川德阳范家大院是范仲淹后裔的聚居地之一;范氏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始终践行忠厚祖训,继承清白遗风。

t01e48fd2b241910f94.jpg

72445046-4.JPG

做人做官做事,范仲淹都做到了极致。

1046年,范仲淹应老朋友滕子京的邀请,写下了《岳阳楼记》。在这篇著名的文章里,范仲淹发出了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个政治家对治国实践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思考,也是一个政治家超越时空的浩然正气,光烁古今,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尤其令人称颂的是,范仲淹之后,范氏家族创造了我国的一个家族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家风纯良。

 范仲淹是个流芳千古的政治家,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将兵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为国为民,忠心耿耿。后人论宋朝人物,甚至“以范仲淹为第一”。元好问评价说:“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毛泽东也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出身穷苦,当了大官,却从未理所当然地要给自己、给家人什么补偿。他对物质的要求很低,要求家人也这样,一心只为国家、百姓着想。在范氏家训中,他叮嘱后人要志存高远、勤俭节约、遵守规矩、和气做人、清白为官,比如他在《告诸子及弟侄》中写道:“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为好事,以光祖宗。”

  这段话译成白话文就是:“你们做官后要处处小心,不能对人家傲慢轻侮,与同僚要和睦相处、以礼相待,有什么事就与同僚谋议,千万不要与差役商量。不要让乡亲来你的治下做生意,自己做官也要清心寡欲,不要想着为自己谋取私利。你们看看叔叔我一向是怎么做的,有过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吗?我们自家要培养良好的家风,家族中所有人都要做好事,为祖宗增光添彩。

  范仲淹有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四个儿子皆德才兼备,当了朝廷重臣,口碑极好。除纯祐因病早逝外,其他三个儿子均高寿以终。范仲淹曾评价说,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范仲淹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没给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先忧后乐”思想,又怎么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呢?

615175210.jpg

  有一个小故事:范仲淹回到苏州后买了一块地皮,准备自己盖房子。盖房之前,请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看后高兴地说,这块地风水很好,在这块地皮上盖了房子的人家,今后世代都会出大官。范仲淹听后表示,如果真是这样,好处不能让范家一家独得。于是,他把这块地皮捐出来,造了一座学堂。范仲淹临终时,《遗表》一个字也没提私事,空着手来,空着手去,但他依然活着,泽被后世,这是他不朽的生命!

6a68445b62794a288bbe1ab248a2851a.jpeg

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范家大院石柱上镌刻的“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楹联,映射的正是范氏家风中“以俭养廉,以俭助廉”的思想精髓。

  如今的范家大院,虽然已经没有人居住,却成为了范氏后人的精神家园。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范氏家族里谁家有孩子长大了,谁家有人要外出开创事业,他们的长辈都会把他们带到这里来,很庄重地给他们讲家族的规矩。就这样,范氏后人默默地将“廉俭”的操守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感到有一种力量在召唤他们,让他们常回来看一看,回来喝一口老井里甘甜的家乡水,记住范氏血脉的源远流长。

 “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范仲淹得偿所愿。


阳新人民广播电台收听频率FM93.4,可通过车载广播、村村响、云上阳新APP广播专区等方式收听,欢迎大家收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