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西溪洪园

清风传家

传承





阳新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阳新县纪委监委带你一起聆听杰出人物的清风传家故事。




西溪洪园

经书宜博学 无惮历艰辛


杭州洪氏家族,自南宋洪皓(1088-1155年)由江西鄱阳迁居杭州开始,历经宋、元、明、清,人才辈出。宋朝计有洪皓等一品宰相级官员4位,明代计有洪钟等一品宰相级官员4位、二品尚书级官员3位,清代则有大戏曲家洪昇。洪氏先祖在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之后,便致力于培养子孙读书,教导后代为人处世,构建家族诗礼传家的文化传统,留下《洪氏祖训》《洪氏家规》《命子作》等治家规范。


洪园俯瞰图

在杭州西溪西隅有一座洪园,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个钱塘望族—―洪氏家族。

 这个家族自洪皓由江西鄱阳迁居杭州开始,历经宋、元、明、清,人才辈出。“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这副悬挂于洪氏门庭之上的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洪氏家族繁盛不衰的历史。

 家族昌盛,往往有一个重要的开启者。洪氏先祖洪皓,生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他身上体现出的宏大格局和高尚气节,为洪氏家族的精神气质烙下了深深印迹。

 洪皓自幼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年少得志,27岁中进士。殿试中左丞相王黼、宁远军节度使朱勔,见洪皓器宇轩昂、文才超群、答辩如流,“皆欲婚之”。洪皓因王、朱是当时奸佞,人品不端,不愿攀附权贵,“视之蔑如”,力辞婚事,高峻气节被记入史册。

 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声名卓著,世有“三洪”之称。长子洪适,曾高中榜眼,官至右丞相,有40卷古文字学专著《隶释》闻世;次子洪遵,与兄同榜高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著有古钱币学专著《泉志》;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满腹经纶,其74卷《容斋随笔》,与《梦溪笔谈》《困学纪闻》并称“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所谓“一门三丞相四学士”,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

 明清两代,洪氏家族亦不乏人才。洪钟,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谙习宪典,曾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洪钟长子洪澄官至内阁制敕中书、翰林院待制,曾孙洪瞻祖曾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清代大戏曲家洪昇也是洪氏后人,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作。


洪氏祖训

一个家族出现一两个杰出人才,并不稀奇。但洪氏一族自迁至西溪湿地始,繁衍生息600余年,代代皆有英才,甚至对当时的士风、民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却极为少见。这与西溪洪氏祖训家规及其代表的家族精神息息相关。

  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内涵,告诫洪氏子弟“身能立,家始齐”,只有自身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良好品行,才能治理好家庭。洪氏家规有6条:“戒游”“戒博”“戒饮”“戒斗”“戒色”“戒逸”,一旦犯戒,家法施之。“信赏以劝能,刑罚以惩恶。”洪氏祖训家规倡导与警诫相结合,一方面确立理念原则,引导子孙要孝敬父母、恭敬兄弟、和睦邻里,树立道德的高标;另一方面对行为举止提出了明确的约束性要求,对人的成长进行塑造,防止后代误入歧途。

洪氏宗祠

  今天西溪湿地的许多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直接源于洪氏家族。其中,洪钟对西溪湿地文化的发展影响尤深。他退居西溪湿地后,为“庆安年”“祈社安”,发起端午节“龙舟胜会”活动,沿袭至今。此外,洪钟见当地民风不好,农闲时年轻人混沌终日,游手好闲,为改良民风、强民体质,他又将在朝期间带兵征战的兵器与生产、生活工具结合,创编武术套路,教人演练,兴“五常十八般武艺”。如今,“五常龙舟胜会”和“五常十八般武艺”都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贻厥孙谋,五世先贤昭典范;绳其祖武,西溪后裔振雄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充满生命力的洪氏家族文化仍在深深影响着人们。


播音:吴雨馨(实习) 制作:石露


阳新人民广播电台收听频率FM93.4,可通过车载广播、村村响、云上阳新APP广播专区等方式收听,欢迎大家收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