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
传承
阳新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阳新县纪委监委带你一起聆听杰出人物的清风传家故事。
刘之待
刘之待(1569-1641)字世聘,号碧山,兴国州兴教里坡山人(现枫林镇坡山村)1616年进士。坡山刘氏可称明帝国兴国州第一进士生产专业户。据兴国州志记载,有明一代整个兴国州共考上进士37人,另解元一人,副榜2人,计40人。坡山刘氏在明末这一百年间四代人中,就出了五个进士。其中守绪、守愚是兄弟进士(刘守绪正德九年甲戌科,官至太仆卿;刘守愚,正德十二年丁丑科官至郎中);师颖、之待是房叔侄进士(刘师颖,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官至武选司郎中)。这个家族中举的,当知县,县丞,教谕,主簿的不可胜数,清代出名的刘凤纶,刘风玉也是这个家族。
传
承
家
风
刘之待在松江府当推官时,儿子刘甫留在乡下的老家。刘甫6岁时上学了。为了防止儿子娇生惯养成为纨绔子弟,刘之待专门给他的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中年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顺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不纯粹是为了做官。读书,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如果不能做个好人,当官也肯定是一个贪官。”
刘之待自己是个读书人,他深知读书做人的大道理,他看不惯的是:读书就是为了中举,中举就是为了做官,为了光宗耀祖,为了高人一等,甚至有的还欺压乡里。
刘之待自己最重视的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家人说:“吾不在家,儿子便由你们管教,你们要培养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要以为是吾子而姑纵惜之。”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中所有人儿女,都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就餐和零食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让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女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刘之待还从古诗中抄录了使刘甫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五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刘之待还是不放心刘甫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刘甫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刘之待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刘甫进步很快。当时浙江正值灾荒,刘之待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余粮。一天,刘甫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刘甫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刘甫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刘甫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刘之待得知刘甫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刘甫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刘之待不仅严以律己,而且要求家人“居官者以清白自励,以点染为耻;在学者以读书自励,以奔竞为耻;为布衣者以农桑自励,入衙以作恶为耻。”凡族人要老慈幼少敬长、生相贺、死相吊、善相劝、过相规、难相恤。一族相与,宜公、宜和、宜让、宜忍。勿夸以财,勿轧以势,勿争名,勿夺利,勿相谑,勿相字。卑幼尊贵遇贫穷之尊长必执弟子之礼,不得挟贵;卑幼至尊长家中不得当客居位。有不平之事,必先告族长调处,不得擅自诉讼。
传
承
家
风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刘之待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刘之待一生处世淡泊,性尚俭朴,不爱财宝,不蓄玩物,不近声色,终生无姬媵,只有一个妇人周氏;年迈之后常居坡山庙中,食不兼味,好着麻布素衣,子孙事浮华必呵叱之。刘之待为文清健,为人慷慨,先世所遗田居多予乡亲,常以布粟接济乡邻,甚得乡里口碑。
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坡山刘氏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刘氏的家风和家教是分不开的。
族谱记载刘之待的儿子刘甫当过沔阳知州,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离任时万人空港,但见刘甫,一个随从,一担书籍,一肩明月
播音:吴雨馨(实习) 制作:石露
传
承
家
风
阳新人民广播电台收听频率FM93.4,可通过车载广播、村村响、云上阳新APP广播专区等方式收听,欢迎大家收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