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葱葱五百年 漆坊处处谱新篇

■东楚晚报记者 石教灯/统筹 彭金/文 见习记者 李航 图/视频 记者 柯尧天/视频制作 彭冰洁/制图

从阳新县枫林镇漆坊村村委会出发,顺着漆坊小港的溪流一路向西,一片长势喜人的稻田和玉米地里,一棵乌桕树十分显眼。据村民介绍,自明朝起,这棵乌桕树就扎根在漆坊村。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这棵树依旧枝繁叶茂、顽强生长。

古树档案 树种:乌桕 科属:大戟科乌桕属 树龄:500年 树高:10米 胸径:120厘米 平均冠幅:15米 地址:阳新县枫林镇漆坊村

扫码看视频

正值仲夏,乌桕树上挂满了黄色的花朵和翠绿的桕籽。这棵古树胸径120厘米,四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将其合抱,约15米的冠幅能容纳十几人乘凉。

历经五百年  烽火岁月稠

“自我打小记事起,这棵‘木籽树’就长这个样子。”柯俞美指着乌桕树说道。今年84岁的柯俞美是土生土长的漆坊村人,他口中的“木籽树”就是乌桕树。如今,老人已经白发苍苍,而树叶依旧苍葱。

马路边的乌桕树屹立五百年

这棵生长了五百多年的乌桕树,已经长成村里的地标,几乎每个住在漆坊村的村民都有一段关于这棵乌桕树的记忆。“我小时候就住在离树不到五米的地方,我每天一开门就能看到这棵树,以前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爬到树上,再从树上跳下来。”55岁的村民柯尊友说。

“只要说树下,村里人就知道是指这棵‘木籽树’,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回家,只要看见这棵‘木籽树’就知道到家了。”柯俞美站在树下,轻摇着扇子,给记者讲起了乌桕树脚下的故事。

五百年乌桕树郁郁葱葱

漆坊村位于阳新县枫林镇中部,环镇公路横穿而过,村民沿港而居。漆坊村原先住着姓漆的人家,故名为漆坊。

乌桕树见证过一段光辉岁月。漆坊一带曾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坚持革命斗争最久的苏区之一。1926年春,龙湖瑞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组织者何时英、柯松涛、柯海平等人联系陈抗广、柯俊卿等进步青年,在漆坊及周边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讲《共产党宣言》,并成立了“湖山书社”和“漆坊园读书社”等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成立“四抗队”“盒子队”,打击反动的地方武装,在漆坊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1932年冬,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阳新河南军事指挥所在漆坊村上陈组的坤公祠成立,以漆坊为中心,炸响了革命殷殷之雷。阳新河南军事指挥部指挥龙湖瑞独立团和各地游击队、赤卫队,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三师的军事行动,他们在横立山漆家坛战斗中,歼敌近百人;在牛湖口龙下水伏击国民党二十六军郭汝栋部,缴获三船枪支、弹药、被服,前后组织大小战斗三十余次。

漆坊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纪念龙湖瑞地区在漆坊一带参加革命活动而牺牲的烈士,1979年,漆坊村原大队管委会在甘棠后山顶修建了漆坊革命烈士纪念碑。2021年,阳新县人民政府在原址上对漆坊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升级改造,改造扩建后的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与大德、湖海片区的红色教育基地连成一片,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乡村日新月异,但百年古树仍默默伫立于此,看着勤劳的村民书写建设新家园的篇章。

村民齐上阵  开挖新河道

“村里以前不是这样的光景,乌桕树脚下的河流也不从树旁边经过。”在漆坊村担任村组长30多年的柯俞美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46年前,乌桕树旁还住着10多户人家。漆坊小港的河流环抱着新宅畈组“斗折蛇行”,不仅将农田分割成零碎的小块,一旦河水上涨,还极易发生洪涝淹没农田。

为此,村民们很是头疼。

1976年,时任漆坊村村支书的柯昌东考虑,不如把漆坊小港拉直,重新开挖一条河道,将原来的河道改成良田,不仅能扩大种植面积,还能减少农田被淹没的风险。

柯昌东的想法一经提出,就立刻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新规划的漆坊小港离乌桕树不到三米,为顺利完成河道迁移,柯尊友一家也和其他十几户居住在乌桕树脚下的村民一道,主动搬迁至新宅畈组。

同年7月,村民纷纷加入改造河道的队伍中。“当时每家只要有劳动力,不论男女老少,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还在上小学的孩子,都主动从家里带上锄具前来帮忙。”柯俞美介绍,“当时不比现在,没有挖掘机,全靠大家的铁锹一点一点挖、锄头一点一点刨,累了就在树下休息一会。”

不到4公里、2米深的漆坊小港,村民修建了整整一年。“河道改道后,村里的收成比以前好了不少。自修成以后,洪水淹没农田的情况也鲜少出现了。”柯俞美说。由于土堤长时间日晒雨淋,又没有用石头加固,1994年和1998年的两次洪水还是冲垮了漆坊小港的防线。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条土堤被重新进行了加固,如今牢固地守护着孕育粮食的每一片耕地。

去年年初,这条土堤道路又进行了硬化刷黑,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土堤路变成了柏油路,路旁乌桕树依旧招展。每到夏天,村民们依然喜欢干完农活后,在乌桕树下小憩一会。

古树获新生  漆坊迎新貌

因河水改道,乌桕树的生存条件发生变化,树叶逐渐发黄枯萎。“当时觉得这棵树活不了多久,但没想几年过去,‘木籽树’又重新开始抽芽。这棵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能存活。”柯俞美说。

“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和这棵乌桕树一样,漆坊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各种产业也在漆坊村落地开花,乡村振兴的炉火也越烧越旺。

四年前,漆坊村还没摘下“贫困帽”,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居民4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3户。为积极帮助贫困户摘帽,2016年,漆坊村经过考察,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吊瓜。

2018年,漆坊村顺利摘下了“贫困帽”。

2020年,漆坊村又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产业。在相关部门的主导下,漆坊村流转土地200余亩,建成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据漆坊村党支部副书记柯烜介绍,澳洲淡水龙虾不仅产量高,具有极强耐活力,便于长途运输和保存,而且市场前景好价格乐观。这个项目不仅拓宽了水产发展空间,带动了10余名村民就业,同时破解农村抛荒田难题,有力推动漆坊村水产养殖业发展。

“2020年5月,我们投入了第一批虾苗,村集体收入有5万元。今年增加了一块水池,又投入了十几万尾虾,预计可以收获五六千公斤澳洲淡水龙虾。”柯烜介绍,去年,漆坊村又流转了800余亩土地,发展雪梨、杂柑等产业,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

“现在生活好了起来,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房,通上了自来水。” 柯尊友也是漆坊村脱贫的受益者,“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有吃有穿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