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王英脱贫户刘和顺:优良家风“点亮”奋进路

她个子不高,短发,面部有烧伤留下的疤痕,说话轻言细语,逻辑清晰……她就是阳新县王英镇王英村脱贫户刘和顺。

走进刘和顺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红瓦白墙的老房子,堂屋被收拾的干净整洁,女主人热情地搬来板凳招呼我们坐下。听闻自己家被村里推荐为“五美家庭”,刘和顺笑呵呵地告诉我们:“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干部的关心,感谢村委会的帮扶,感谢驻村工作队给我女儿送的新书包、文具和生活用品,给了我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奋斗的勇气,让我们家在最艰难的时刻度过了难关。”

刘和顺生于1974年,嫁给了智力有缺陷的王英村人尹传佑,先后为其生下了一儿一女,家中还有2位8旬老人。她所表达的感谢是指2014年家里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家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这个家庭一直其乐融融、积极向上,良好的家风已传遍美丽的仙岛湖畔。

重视教育  

刘和顺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从何说起呢?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省吃俭用买学习资料,教他们识字、数数、背诵唐诗,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回到家她不打牌、不看电视、也不串门闲聊,就拿起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孩子旁边,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学习。

她经常教导孩子:“我们家只是现阶段比较困难,你们可以通过好好读书,好好学知识,来改变自己乃至你们下一代的命运,等有出息了一定要回馈社会,去帮助更多的人。”如今,他们的儿子尹凡已从三峡大学研究生毕业,并于2020年参加工作,年收入达到20余万元的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改善家里的生活环境,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地给家里转生活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刘和顺从孩子诞生那刻起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

敬老孝亲  

刘和顺在敬老孝亲上也给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2011年,丈夫尹传佑在外出干活的途中不慎摔跤,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落下了左右脚高低不一的毛病。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10月,尹传佑再次摔倒入院手术。在这期间,刘和顺端饭喂药、擦身护理,对另一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小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自从爸因伤致残后,不能干重活,妈妈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一边要照顾还未完全康复的爸爸,一边还要拼命挣钱支付我们兄妹上学费用和家庭开支,这些年她一个人要做几份工,很是辛劳,于是我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不辜负爸妈的期望,让他们有一天可以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女儿尹梦全回忆道。

同为王英村老屋垅组的尹礼桂说,刘和顺嫁过来近三十年,跟公公婆婆从未红过脸,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对待,她丈夫有兄弟4个,全部外出务工,照顾父母的重任就压在了刘和顺瘦弱的肩膀上,她从未有过牢骚与不满,反而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把公公婆婆照顾得体贴入微,就连家里来了客人杀了一只鸡,炖汤也要端到200米外的婆家跟他们一起分享。

团结邻里  

一提起刘和顺,王英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去年夏天,80岁高龄的邻居王婆婆因脑梗塞突然在自家门口晕倒,刘和顺见状立即冲上去呼叫其名字,危机时刻,她回忆起电视里播放的掐人中可以救命,经过一番尝试,昏迷的王婆婆开始逐渐恢复意识。于是,刘和顺将她扶到卧室休息,给她喂了点稀饭,随后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王婆婆在外务工的儿女回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所幸老人发现及时并无大碍。

刘和顺谈起王婆婆那次晕倒,还有点后怕。她说伯母常年一个人在家,平时喜欢来自己家串门唠嗑,有一天突然没过来,便想着去她家里看看,没想到刚走出门口就遇到这种紧急情况,事后,老人家属还特地上门表达谢意,王婆婆也是逢人就夸刘和顺对她的救命之恩,还感谢日常生活中她常常给自己送来好吃的瓜果蔬菜。

“父母是家庭的第一任老师,刘和顺不因家境贫困向命运屈服,反而靠自己的顽强拼搏培养出一对优秀的儿女,让我们深受启发,可见,父母的思想决定了家庭的价值观,父母的言行引导了整个家庭的风气,这优良的家风,正潜移默化地飞进王英寻常百姓家,他们家的事迹在我们村巩固脱贫攻坚路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王英村党支部书记尹传涌如是说。

王英镇党委书记李志勇对他们家优良家风“照亮”奋进路的先进事迹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刘和顺家是镇“育百里乡风”指挥部在下村核查“五美家庭”中挖掘出的一户,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为了让更多人汲取到榜样力量,王英镇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所(站)平台,把他们请上“讲台”,积极开展宣讲活动,让村民分享自己的故事,带动更多村民效仿,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助村风,以村风促新风,育好家庭“小细胞”,为乡风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基础。

通讯员:明月新

责编:王珊

审核:黄健

(作者:明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