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严荣刚 守护村民健康50载

今年67岁的严荣刚是阳新县黄颡口镇沙港村卫生室的村医。1972年刚参加民办教师的他,被沙港大队(村)“借”到花果公社(黄颡口镇)卫生院学习疾病诊疗、卫生护理等知识,1973年跟着卫生院里的老村医回乡当起了“赤脚医生”,一干就是50年。

初出茅庐,当起防疫保健员

提起当年从事防疫保健工作时,严荣刚是记忆犹新。1974年到1977年期间主要是预防疟疾、种“牛痘”(天花)、检验血丝虫、灭螺等。

预防疟疾,严荣是一手提着开水瓶、一手拿着搪瓷缸(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开水瓶和搪瓷缸不是每家都有,是借姐姐当年的嫁妆。),在群众出工时,站在路口,他师傅负责把药丸子(乙胺嘧啶)发到群众手中,严荣刚就倒一点开水,要看到群众把药丸吞下后,才能让村民去出工,若是没吞的,就要跟记工员汇报,扣其工分。

种“牛痘”也叫挑苗是个技术活,在位于三角肌处用刀划破皮肤,但不能划得太深,也不能太浅。划深了,溃烂后恢复时间较长,划浅了,滴的“牛痘”疫苗起不到效果。之前是划一个“十”字,后来又改为一个“井”字,划好后,再把“牛痘”疫苗滴到“井”字线上,让它溃烂。只有溃烂了的,才叫接种成功。这个挑苗的活没难住严荣刚,只学习三五个人就学会了,后来,孩子们挑苗时,家中指定非严荣刚不可。

检验血丝虫也是麻烦事,晚上别人睡觉时,严荣刚就要往各家各户跑,那时的道路不像现在的组组通路灯,晚上黑灯瞎火的,又没手电,是高一脚,低一脚。据严荣刚讲,他有一次把脚摔了,痛上半个月。

将健康送到家门口

每天天刚亮,在沙港村的卫生室里,严荣刚就忙碌起来。把屋里屋外扫一遍,把病床、办公桌椅重新抹一遍,为的是给病患者一个好的环境。诊所虽不豪华,却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

“严荣刚刚开始学的是中医,他的师傅是花果公社乃至江边一带德高望重有名的老中医,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行医的基本方法。但这仅仅是入门基础,想要成为师傅那样,甚至超过师傅的医生,严荣刚自知要更加努力去学习医术,平时一有时间,他就翻看师傅给他的医药书籍。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平常行医的实践,严荣刚行医几十年来,治愈了不少病人。严荣刚经常给村民义诊,只要村里人来卫生室看病,严荣刚都事无巨细,悉心照料每位病患者,做到了仁爱、看病两不误。

多年来,年轻人外出打工者较多,剩下来的老人、小孩留守在家里。严荣刚为了方便他们,经常上门帮助他们,提供基本的公共医疗服务,很多村民都将他当成了健康的守护人。

如今,行医数十载的严荣刚已经成为沙港村的“活病历”,哪家几口人,住在什么地方,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是上门送医送药。村里的老人,每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如数家珍。人们晚上头疼发热是常事,刚睡着就有人来喊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为了更好地观察病情,严荣刚会彻夜守在他们身边,时不时地测体温,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有时刚端起饭碗,饭还没来得及吃,便出门急诊。50年来,不论是严寒地冻,还是酷热难当,严荣刚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除了诊疗疾病,严荣刚还要负责沙港村两个自然湾586户2460多人的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宣传、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等公共卫生服务。他还是村民们的签约家庭医生,定期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调查和管理村民的健康状况。

做疫情防控的守护者

2020年,疫情来袭。大年三十下午,严荣刚随村“两委”召开疫情防控紧急动员令,并提出防控方案和计划措施。大年初一,严荣刚不顾家人劝阻,拿着村委会给的118名返乡人员名单,一户一人对照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并对全村586户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防控知识。晚上到家时,声音嘶哑了、腿酸了、肚子饿了,但他觉得值得,圆满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村民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这次的疫情防控一直坚持到3月底。

3月7日晚上9时许,严荣刚看到湾里的村民聚集在一起,为了说服聚集的村民居家休息,在无照明工具回家途中,不幸摔倒,头部和肩部都受伤,眼眉缝了好几针。“作为一名老村医又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防控是我的责任,我必须则坚守阵地守好村民的健康。”严荣刚缝针时说道。

疫情防控中,严荣刚不顾个人安危,既当体温检测者又当疫情防控宣传讲解员还要当送药上门的服务员。

严荣刚多次被黄颡口镇政府和卫生部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两次当选黄颡口镇党代会的党代表。

“在他行医50年的生涯中,一直秉承着他师傅所讲的‘草药济世,行医为乐’的理念,用‘用心和用情’为村民服务。多年来,严荣刚严格控制用药,几元钱就可以治好的病,绝对不能多收村民一分钱。就医的患者都对他的医术是称赞有加。”谈起严荣刚,村里人满是敬意。

通讯员:曾邦勇

责编:柯焱

审核:黄健


(作者:曾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