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陆九渊

清风传家

传承





阳新县融媒体中心联合阳新县纪委监委、阳新县税务局带你一起聆听杰出人物的清风传家故事。




陆九渊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所在的家族金溪陆氏是著名的“义门”家族。陆九渊和五个哥哥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皆学识不凡、卓然有成,九韶、九龄、九渊三兄弟均为南宋著名学者,人称“金溪三陆”。

从陆九渊父亲陆贺的“采先儒之礼”、以礼治家,到陆九思的《家问》、陆九韶的《家制》再到陆九渊的言传身教,家规家训为陆氏一族人才辈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陆九渊,一个模范家庭的模范成员。

今人知道他的名字,是跟“心学”联系在一起的。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与朱熹齐名,二人常辩论。陆学著名理论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明代王阳明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心学”,对后世影响极大。

1139年3月26日,陆九渊生于江西金溪一个世代同居、阖门百口的大家庭。他的先祖,晚唐宰相陆希声之孙陆德迁,五代末因避战乱迁居金溪。这种大家庭兴起于唐宋时代,为防备战乱流离,兄弟选择群聚生活、骨肉亲戚自保的形式,对抗盗寇侵扰。这种大家庭人口众多,是非也多,因此家规、家训非常重要。

仰山书院

陆氏治家有两大特点:一是“鼓磬聚合,为歌寓警”。陆九韶把训戒之辞编为韵语,供家人谒祖先祠诵读。《宋史·陆九韶传》记载:“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二是奉行“家国同构”理念,由家长一人主持家政,组织生产,众子弟轮流协助管家,余则各司其职,使得陆家农、商、儒三业并进,成为金溪名门望族。

书铺街牌坊

受家学熏陶,陆九渊自幼好学,思想成熟极早,小小年纪,就思考一些玄妙的问题。3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就日夜苦思冥想。长大后读到古书《尸子》中“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一句时,顿时觉悟,援笔疾书,写下著名的论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官。1191年,52岁的时候,出任荆门知军。当时荆门是南宋边地,处江汉之间,为四战之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防务极差,连城墙也没有。他“乃请于朝而城之”,筑成的荆门城“周围九百余丈,高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因为当时形势紧张,陆九渊率领军民,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城墙土建工程。

 公务之余,陆九渊未忘自己的学者本色,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先后修建了郡学、贡院,并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及闲暇的日子里“诣学讲诲诸生”。他以心学观念为基础,引导民众从内在心性深处去自觉自愿地践行道德仁义。这些演讲切中百姓最关心、最渴望的东西,一时听者云集。听讲的人如有提问,他都一一答复;如有疑难,也都作出解释。一年之后,荆门“政行令修,民俗为变”,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

浒湾书铺街


他逝于荆门任上。1193年1月18日,一代大儒安然而逝,享年54岁。棺殓时,官员百姓痛哭祭奠,满街满巷充塞着吊唁的人群。出殡时,送葬者多达数千人。荆门市“陆夫子祠”穿越800年的风烟,至今仍受荆门人民的参拜。

陆九渊桃李满天下,他生前热心于讲学授徒,不少著名书院都有着他的身影,“每开讲席,学者辐辏,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弟子遍布于江西、浙江诸地。他在长期的讲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要求人们在“心”上做功夫,以发现人心中的良知良能。他主张学以致用,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报国为民。这些教化启迪人“心”,当然也包括他的后人。

金溪陆氏家族延绵迄今已近千年,他的子孙代代贤良,名人辈出,将金溪陆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至今,生生不息。

播音:朱兰青 制作:石露


阳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收听频率FM93.4,可通过车载广播、村村响、云上阳新APP广播专区等方式收听,欢迎大家收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