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综述——守牢底线促乡村振兴 稳步推进绘幸福底色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县摘掉贫困帽子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

   我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三个落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产业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下三民”、共同缔造等工作为抓手,接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让乡村面貌日日焕新,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保护耕地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这一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最严的态度、最快的行动、最实的作风,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这一年,我县持续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撂荒地等问题整治工作,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上出重挙、下狠手,并强化开展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在整治耕地撂荒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抛荒耕地,各属地也通过土地流转等措施,积极推动耕地耕种;及时落实政策,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这一年,我县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余亩。这些高标准农田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将有效提高项目区道路通达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耕地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等发挥积极作用。


巩固成果 促农村居民稳定增收

   这一年,我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统筹整合资金5.37 亿元,实施项目599个。常态化开展入户排查、部门预警,及时有效识别“三类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优化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帮扶措施,到人到户政策及时有效兑现。

   巩固住了脱贫成果,如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乡村振兴上,我县坚持精准发力,制定“一片叶、一壶油、一条鱼、一只屯鸟、一篮果”的“五个一”发展定位,鼓励并指导各村立足实际,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茶叶、柑橘、水产、油茶、中药材等种养殖业,新增特色种养殖6.75万亩。

   这一年,我县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尤其是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实现产值跨越式提升,预计达到近40亿元。深入谋划精品路线,打造区域地理商标“二品一标”4个,长丰米业香粘米入选“荆楚好粮油”,“爱媛28”在全省鉴评中获三金一银。


乡村治理 共同缔造美丽乡村

   发展的目的就是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一年,我县通过开展“四看四比”活动,实施共同缔造,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洁美。

   这一年,我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龙头”作用,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造血”能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共同缔造相结合,积极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团结各方力量,筑牢民生根基,让乡村治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美好生活共同缔造。

   在共同缔造上,一方面,我县坚持选贤任能,推动“三支队伍”成为治理骨干。一支是基层党组织,通过选优培强夯实基层党组织,并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末梢延伸到群众家里。一支是驻村工作队,紧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契机,发挥驻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褒奖护航作用。一支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建立了乡贤联谊分会、巡逻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志愿服务队伍,切实推动志愿服务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另一方面,坚持群众路线,推动村民群众变为治理主角。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创新开展湾组夜话、院落议事、党小组会等专题活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形成“发展聚民心、谋事听民声、干事为人民”的良好导向。充分发挥乡贤组织、村民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作用,鼓励群众有智出智、有资出资、有力出力,推动乡村道路建设、卫生保洁、旧房改造等老大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引导群众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制度,组织群众开展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等共评活动,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激发群众共治共享“主人翁”意识,合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记者:冯小刚

一审:明珊

二审:王珊

三审: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