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向人民报告:望来路砥砺奋进,踏征程春山可望


2023年1月13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忠林作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23年的工作提出建议。

湖北之声《万敏会客厅》邀请省政府研究室一处副处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主要成员周全俊,省政府咨询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共同解读报告,“定位”报告中与群众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福祉。

(从左到右:省政府研究室一处副处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主要成员周全俊,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湖北之声主持人万敏)


(省政府咨询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

“荆”彩五年 高光时刻

2022年,湖北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荆楚大地上,哪些“高光时刻”令人倍感自豪?

这五年,6100万荆楚儿女交出了怎样的“英雄答卷”,为全国贡献怎样的“湖北力量”?

周全俊:回顾这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交出了三张精彩答卷。

一是承载厚望、感恩奋进的答卷。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湖北考察,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为湖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湖北人民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发展不断积累优势、塑造胜势、抬升位势,地区生产总值跨上5万亿大台阶,动能转换积厚成势,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二是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过去五年,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矛盾困难泰山压顶。湖北人民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大战大考赢得历史性胜利。

三是勠力同心、砥砺攻坚的答卷。湖北人民始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奋力开创美好未来。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欧阳康:这五年,湖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眼国之大者、立足湖北实际,实施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大台阶,居全国第7位;581万人脱掉“贫困”帽子;市场主体翻倍......湖北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报告中三次提到总书记,同时也代表着湖北的三次“高光时刻”。

欧阳康:第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肯定了湖北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能力。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首批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于产业和市场。

邹薇:它指引了湖北推进技术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

欧阳康:第二次是“习近平总书记视频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并发表重要致辞”,肯定了湖北的生态文明、湿地保护建设成就在全中国、全世界的“标杆”地位,同时为湖北打造流域治理“样本”指方向。湖北的很多城市如同珍珠般点缀在长江这串“项链”上,珠与链互为依托。所以,湖北“样本”需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进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配合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乡村振兴;兼顾上下游省份,对每一步的考虑都从全域出发,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邹薇:总书记对《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重视,将指导我省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将流域治理与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纳入一体化框架,实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

欧阳康:第三个是“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省疫情防控经验值得总结”,肯定了湖北抗疫经验对于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邹薇:总书记再次肯定我省疫情防控“经验值得总结”,让湖北人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有利于汇聚力量,探索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荆楚篇章。

GDP增速6.5%左右!

报告提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周全俊:6.5%左右的目标,是一个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目标,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湖北实际、符合人民期待。

一是湖北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有责任以湖北之“进”服务全国之“稳”,以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

二是湖北有条件。从发展态势来看,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发展基础来看,湖北科教、产业、交通、要素等优势凸显,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湖北都有条件做到。从发展环境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问题将极大缓解,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加快恢复到正常状态,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湖北有必要。从初步了解的情况来看,6.5%左右的增长目标在全国处于靠前位置, 有利于湖北在区域竞争格局中保持优势和主动,吸引更多资源要素集聚湖北。

市场主体有活力,高质量发展才有动力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湖北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的潜能,经济数据逆势上扬,多项指标创造了历史新高。湖北综合实力整体跃升,这背后都有哪些因素支撑?

邹薇:市场主体是提供就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细胞,确保市场主体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至关重要。2021、2022年湖北新增市场主体数目均在百万级,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144.4万户,刷新历史记录。其中有几个突出亮点。

一是大企业顶天立地。202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68家、上市企业21家,1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均为历年最多。5家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省联投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2019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仅7000余家,2021年达到15000家,2022首次突破2万家,站上新台阶。

三是小微初创企业铺天盖地。在新增的市场主体中,大多数是小微初创企业以及众多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型市场主体提供衣食住行的服务,它们在发展中努力做到“千方百计、千家万户、千思万想、千差万别”,这是市场化发展的活力基础。

促进消费 需要“催化剂”也需“稳定剂”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2023年“稳经济”路线图正式敲定。报告提出,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周全俊: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贡献不一。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2023年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反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一是提振消费的能力。增加就业收入是提高消费能力的前提,报告里提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确保劳动者业有所就、劳有所得。

二是营造消费的氛围。今年旅游和娱乐等过去最受疫情限制的领域将拥有最大的回升空间。所以省里将全力保障商业场所能开尽开、营销活动能办尽办,配合覆盖多领域、渠道多元化的消费券,加快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旅体育等传统消费。

三是刺激消费的热情。去年省里推出了不少消费刺激政策,其中房地产、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占据重要地位,今年这些政策将会接续发力。比如,2022年湖北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约1.5倍,说明群众消费的潜力是比较大的。湖北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重要一极,能够更好地以高质量供给牵引和创造有效需求,不断将人民群众的消费潜能激发出来。

邹薇: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要落实到具体政策中。

一是稳固收入增长预期,构筑消费源头活水。对高收入群体稳税减费;对中等收入群体确保工资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同时扩大财产性收入来源,根据中央关于发展房地产经济、民办教育、平台经济等新要求,鼓励商业银行提供车、房、教育等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结构;对低收入群体,稳底线保民生,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二是创造扩大消费场景,开拓消费升级空间。加快在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在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形成商品、服务、信息等集聚平台,发布中部消费指数;举办“一带一路产品博览会”“日韩东盟产品交易会”,提升长江国际渡江节、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华创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品牌价值,形成多元化、定制化、网络化、绿色化消费体系;提高综保区建设步伐,扩大进口免税商店、奥特莱斯小镇等交易场所,连通地铁、城铁和公交;多方搭建“消费+”平台,形成消费+旅游、消费+文化等。

三是供需两端双向发力,以有效供给带动需求。扩大投资,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提升“湖北智造”竞争力;强化武汉都市圈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领衔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万亿产业集群。聚焦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特色电商、网络视听等领域,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推动汉孝随襄十沿线打造新一代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配件产业密集带,在汉宜荆荆沿线打造高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与绿色环保产业富集带。

高品质“类海外”!国际范儿更足

不靠海不靠边的湖北如何打造“类海外”环境?这对湖北吸引外资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邹薇:“类海外”环境是营商环境的扩展版、升级版,可以概括为“宜业、宜居、宜学、宜医、宜乐、宜融”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一方面,全面对接国际规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对投资者的生活服务和人文关怀,提高文化认同感,让海外投资者愿意来、住下来、干起来。

凝聚澎湃之力 闪耀科创之光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重要指示,为湖北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未来,湖北该如何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优势。

周全俊:2022年,湖北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2023年,湖北将朝着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一是以大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打造集聚人才、产业、资本、技术的重大平台。

二是以大攻关突破关键瓶颈。强力推进32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更多“从0到1”的革命性创新、“从1到N”的改善性创新。

三是以大转化引领产业升级。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共同体,形成多元共生、协同发展、活力四射的“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

四是以大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厚植广袤肥沃的创新土壤,催生量大质优的创新种群,支持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

邹薇:2022年国家科技部批复湖北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全国继北京、上海、深圳和合肥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湖北多年来努力推动两个中心(国家科创中心、国家级科学中心)建设的一个突出成效。湖北发展科创中心的底气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科学研究有高度。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拥有129所高校、3675家科研机构,81位两院院士,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8位。湖北在三峡工程、探月工程、潜艇、航母、国产大飞机等国之重器中都有贡献。

二是科研储备有厚度。“十三五”以来,全省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R&D)所必需的投入由561.7亿元增至957.88亿元,人员由22.1万人增至 28.55万,科研机构由2245家增至367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技术合同成交额等都大幅度增长。

三是科创领域有宽度。从重大成果看,我省创造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例如脉冲平顶磁场新的世界纪录,建成世界首个民用极低频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台,成功研发“北斗心脏”星载铷原子钟、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等。

产学研、五链、再到北斗七星

让科创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

报告提出,要着力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创新共同体,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如何理解?

邹薇:山东省在2019年提出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次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创新共同体,既有学习借鉴、也有活学活用的新意。

首先,“产学研”仍然是创新共同体的核心和主体;“政”是政府的政策服务为引导和基础;“金”是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服”指市场、人才、技术专利等服务;“用”是目的,需要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等无缝对接。

要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要推动成立运营一批高等技术研究院、“四不像”研究院。

一是机制创新。研究院采取事业单位+公司制运作模式,和创新公司一体设计、有机融合,实行全员聘任制。

二是模式创新。研究院采取市场化机制,以自建、共建、加盟等模式,不断派生研究所、工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

三是管理方式。研究院加强平台、企业、部门之前的协作协同,形成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的收益分享机制。

四是创新平台。构建基础科学、产业技术、工业技术、专业、双创相互补充的创新平台体系。

“人民当家做主”如何具体实现?来听“共同缔造”协奏曲

刷屏网络的“共同缔造”也出现在今年的报告中,如何理解核心要义?

欧阳康:共同缔造体现了一种新的治理观、人民主体观、发展观。“人民当家做主”怎么实现?把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政党和各种社会组织联系起来,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同时也是管理者。这样我们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汇聚最广泛的智慧,真正形成中国这样一个强大合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共同缔造是很能体现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的地方,就是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人,人民事业人民共建,从共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共管到成果共享。这既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给每个人回馈分享社会成果的重要途径。

民生清单!聚拢是“人间烟火” 摊开是“安澜画卷”

在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份湖北省2023年10大民生项目清单。涉及保障性住房、人居环境、创业就业、一老一小、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为何今年的报告会加入“十件实事”?

周全俊:一是体现了矢志为民的初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报告中民生出现次数历年最多,多处有专门的篇幅,不仅是工作上的部署,还是思想上的指导。“十件实事”的推出,进一步彰显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凡事以人民利益为先、以群众期盼为念、以民生福祉为重,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二是体现了问政于民的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一厢情愿到双向奔赴,才能让政府决策暖民心、合民意、有效果。省委省政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综合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10大民生项目清单,这些项目都来自于群众身边可感可知的具体实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是体现了务实惠民的真心。把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清单化、项目化管理,说一件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体现了实干之风。

邹薇: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人民报告,请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做到了“用发展成绩鼓舞人民、用发展愿景号召人民、用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十件实事”看起来是身边事、生活事,但是其意义在于“用真挚情怀温暖人民、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

欧阳康:“十件实事”立了一个“军令状”,定下就会有相应的政策,并且付诸实践,还有不断的监督检查。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