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李才村:修库引水做活乡村振兴“水文章”

门前鸟声传旷野,后山绿波晓烟低。立秋刚过,暑气未消,万物逐渐成熟。阳新陶港镇李才村,山翠、水碧、稻熟、果香、鱼肥。

在基层党建引领下,秋月梨、杂柑、油茶、花卉苗木等一批生态产业如雨后春笋。人口只有1066人的李才村生态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为李才村乡村振兴增添了发展基础。

而这一切,得益于村里建库引水,做活“水文章”。

新建的灌溉水渠一角

修库蓄水 产业基地喝到“滋补水”

8月12日,李才村李才堍秋月梨基地,金黄的梨子与葱郁的梨树交织,为这片绿意盎然的景致添上一抹生机。

水果水果,“水”字先行,如何让农水互促,良荐河流域治理为陶港镇李才村探索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之路。

面积100亩的李才村秋月梨基地位于李才堍水库库边的山腰上,但因地势较高,山坡陡,遇到晴热高温干旱季节,秋月梨的培植用水,靠简单的机器抽、人工浇,不仅种植成本过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秋月梨对水肥的需求。

“绝不能让到手的秋月梨产业因水而‘废’。”在李才村工作例会上,驻李才村的陶港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柯淑娟说。

今年年初,在村“两委”、镇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为秋月梨基地争取了50万元中央财政产业衔接资金,建起了水肥一体滴灌设施。

“有了水肥一体,今年秋月梨个头大、表皮亮、水分足,上次直播带货后,许多人慕名前来采摘,现在我还能接到订货的电话哩!”基地老板王定刚难掩喜色地说道。

产业户王定刚在基地采摘秋月梨

建渠引水 百亩水田有了灌溉水

李才村地处筠山脚下,靠山吃山。近两年,李才村返乡创业青年李远介回到李才村开垦荒山种植花卉苗木。浇灌用水,则是制约基地长足发展的瓶颈。

良荐河小流域连接着一方水土,照应着一方百姓。做好水文章不只促产增收,水清水净亦可赋能美丽乡村。

丰收的稻田

今年,李才村“两委”、陶港镇驻村干部和中国银行阳新支行驻村工作队,巧借良荐河小流域治理的东风,采用“项目配套一点、驻村单位帮扶一点、村民群众投工投劳一点”的模式,整修了李才堍水库。建起了连接、查家堍两个水库长约1600米的两条水渠,让筠山脚下的青龙山200多亩花卉苗木、水渠两侧的500亩水田灌溉及附近鱼塘用水都有了保障,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用水难题。

“为保证水渠道的按期修建,驻村单位中国银行阳新支行特拨付了7万元水渠道专项资金。”李才村村支部书记李名政说。

凭借一系列科学用水、生态用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昔日荒山变绿洲,旱地“水”果产业结出累累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李才村集体收入仅为5万元,而到2023年,集体收入达到13万元,翻了一番多。

流域治理 古井焕发新气息

李才村李才大屋湾有一处约五百年的老古井,当地村民称作“李才古井”,一口饮用,一口清洗,井水清冽甘甜,一年四季长流。

“先辈都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井水煮稀饭、泡茶都特别香。”74岁的村民李远才说道。

由于近些年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古井则被渐渐地遗忘了。受到地下水超采、干旱等因素影响,这口井也偶有“干涸”趋势,昔日那清澈、甘甜的井水,只能算是老一辈村民对井水最清晰的记忆。

五百多年的老古井

今年的良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村里对古井周边进行了修缮,并对古井水质进行了科学处理。同时,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进行生活水源置换,强化节水、增加引水、扩大蓄水等措施,全力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这水没有经过处理,能直接喝吗?”外来者问。

“能喝,它有股甜甜的味道哩!”说着,李远才便从身边的桶里舀了一瓢井水“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

古井涌出的是粼粼清水,折射的则是陶港生态之美。古井焕新讲述着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也激发着当地干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通讯员:陈慧敏 倪胜林

一审:胡凌露

二审:张贵华

三审:邢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