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掉一人

9月25日,阳新枫林镇湖田村村民柯尊松带着儿子抽水浇灌果园基地里的杂柑果苗。去年,他家培育了3万多棵杂柑果苗,因持续干旱,他每隔几天就要用抽水机从小溪里抽水,再通过沟渠引水给果苗浇水。56岁的柯尊松是个种田“老把式”,7年前因胃癌做了手术,其老伴也做过2次手术,这是一户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

2017年下半年,柯尊松家享受国家扶贫政策,无息贷款10万元。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种了4亩多腊米,5亩多油茶;2018年3月,培育5亩多杂柑果苗,这些果苗长了3年就可出售,每棵最少可卖10元;今年稻田养小龙虾20多亩。

去年,柯尊松家庭纯收入达到5万元,他主动退了低保。今年全家收入有望翻一番。依靠扶贫政策支持、工作队帮扶,他家通过劳动脱贫致富,还被阳新县评为脱贫之星

像柯尊松一样,通过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队的精准扶贫,我市已有4.3万余户,13万人摆脱了贫困。

来自市扶贫办的数据显示,我市实施精准扶贫以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9万户、13.01万人,贫困村153个,1个国家级贫困县阳新县,1个非贫困县大冶市。截至目前,贫困村全部出列,阳新县实现脱贫摘帽

6年的精准扶贫,我市先后选派了78支市直工作队、17支城区工作队奔赴扶贫一线,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和“千企帮千村”行动,先后组织261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接帮扶贫困村;700余家电商企业依托平台优势,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

围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等出台一系列政策,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促进了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在黄石落地生根。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在全市深入推进“一户一策、一村一法”,推动干部一户一户摸实情、挖穷根,找准对策、落实政策,帮助贫困户发展“六当家”;一村一村找症结、写药方,谋划好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村级产业发展经营机制。

扶贫还靠产业带。张绪刚是湖北阳新远东麻业有限公司的老板。想致富,种苎麻;要就业,到远东。 2017年年初,张绪刚投入35万元,与白沙镇五珠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五珠村金财苎麻专业合作社,吸纳25户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建成100亩麻苗基地和262亩苎麻种植基地。由麻苗基地提供的麻苗,阳新县白沙镇现已种植苎麻3000余亩。麻苗收入全部归合作社,由贫困户和入股村民进行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户只要愿意到远东麻业公司工作的,全部接收,还可带薪进行技能培训。

像远东麻业公司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9家参与扶贫,基本形成木港桑蚕、白沙苎麻、排市油茶、枫林腊米、王英旅游等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辐射带动2万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劲牌公司投入巨资对口帮扶大冶市刘仁八镇东面垅村和开发区大王镇枫树村实现整村脱贫,为政府分忧。

农民最怕因病致贫,我市建立了“县域内、政策内”框架下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多重医疗保障机制,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全方位保障,让贫困户看得起病、住得起院。

我市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市搬迁3673户10624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措施,每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6万人左右,基本实现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一个不少、资助贫困学生一个不漏。

2019年5月,阳新县实现脱贫摘帽。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让贫困户脱贫后不再返贫,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我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持续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和脱贫人口“回头看”,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户到人、落实落效,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不掉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