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创新之作——评《中国价值》

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主题图书《中国价值》,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荣获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一等奖(创新教材组政治理论类)。

这是一部通过视频方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颖之作,其内容遴选自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从100场演讲中精选出25讲编撰成书。该书以“伟大复兴”“中国价值观”“奋进新时代”“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记录了众多名家、时代楷模共同解读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逻辑,深刻揭示当代中国之治的精神密码,展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风貌,让读者在沉浸式阅读中获得更多感悟和启发,是一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创新之作。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其核心是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如何使人的精神文化真正强大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是关键。《中国价值》一书的出版开了一个好头。该书注重从理论层面深入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是什么、从哪里来、怎么办”等重大问题,为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奠定了理性认知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必须加强对其基本学理的研究,特别是对每一个价值观的概念内涵、话语背景和适应范围做精深研究,并且要把深刻的学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新媒体形式,让大众看得懂、听得明、想得通。

当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环节是情感认同。《中国价值》一书作为一种视频书,总括“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精彩内容,从不同身份的演讲者,到不同场景的演讲内容,再到无数鲜活的感人故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和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之径关键要靠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指在对一事物有了深刻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从情感上对其产生肯定、喜爱、赞同、追求和采取积极的对待态度。一般而言,核心价值观在心理上依存于两个层面:一是处于感性阶段的兴趣、爱好等低层次价值心理;二是升至理性阶段的理想、信念等高层次价值观念。经验层次的价值心理是理性自觉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础和深层根源,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就形成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与信仰。只有真正形成了理想信念的价值观,才是核心意义上的价值观,其中必有情感体验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强化公民对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情感体验,减少消极情感体验,才能通过“共情”真正从内心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最终标识只能是让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中国价值》一书讲述了许多单位或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案例,这无疑昭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人心、实现知行统一的现实可能性。由于核心价值观与人的活动、行为、习惯存在的内在关联,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为习惯具有了极大的可能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习惯的心理机制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习惯要经历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遵循的价值规范和价值追求,并自然而然的外化为行动,表现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的行为。为此,要对每个公民从知—情—意—行四个心理环节出发,建立以信念培育为主的认知机制、以认同培育为主的情感机制、以自律培育为主的意志机制、以责任培育为主的行为机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习惯的社会环境看,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发挥社会系统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倡导社会精英的带头示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方法,为人们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部环境。

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为习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在此,也真心希望有类似如《中国价值》的好作品不断出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入脑入心、身体力行。

(作者:李建华,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