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军芳家庭农场的老板李拥军的女儿李茜回乡务农后,村民们纷纷将土地托管给农场。农场配备了插秧机、拖拉机、无人机、旋耕机以及北斗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了耕、种、防、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农户们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从中获益。
智慧农业的践行者
3月12日植树节,正值早春,军芳家庭农场的油菜田需要打药除虫。早上10点,李茜开着货车载着无人机来到田间。她身穿白色家居服,与传统农民的形象截然不同,更像是一个准备郊游的邻家女孩。
李茜熟练地展开无人机旋翼、安装电池、配兑农药并注入无人机。在她的操控下,无人机飞越油菜花海,洒下片片水雾。不到10分钟,30亩油菜地的农药喷洒完成。
“以前我爸他们一天只能喷洒十几亩,现在我一天能飞800亩,农场1500多亩地两天就能完成。”李茜自豪地说。她不仅能操作无人机,还能熟练使用无人旋耕机、插秧机和收割机,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无人化。
“智能设备让管理更方便,效率也大幅提升。”李茜表示,智慧化生产模式显著降低了人工和田间管理成本,提高了收益。
智慧农业的分享者
智慧农业的高效和精准吸引了周边村民,他们纷纷向李茜咨询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成本和操作模式。近年来,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李茜等新农人不仅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推广经验,还举办培训班,指导农户转型智慧农业。
然而,传统农业转型智慧农业需要大量投入,这对小农散户来说成本回收周期较长。为此,军芳家庭农场推出了托管和半托管服务,每亩收取几百元服务费,帮助农户节省劳动力,让他们有时间外出打工挣钱。
“我们已形成种植、储存、加工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涵盖玉米、油菜、水稻等多种作物。”李茜介绍,农场每年托管、半托管土地达1.6万亩,为此投入400万元购置了插秧机、拖拉机、无人机、旋耕机等60多台套设备。
智慧农业的学习者
“如果我不回来,我爸可能不会添置这些设备,农场规模也不会这么大。”李茜笑着说,“他原本只想让我当会计,没想到现在田里的事大部分由我负责,他自己去跑采购和销售了。”
1998年出生的李茜,大专毕业后曾在外省高铁公司担任乘务员。作为家中的长女,她心疼父亲逐渐力不从心,于2021年辞职回乡帮父亲打理农场。
“一开始是农忙时帮忙,后来我考了拖拉机驾驶证,慢慢学会了操作各种农机。”李茜说。她积极参加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新型农机操作培训,并在农场实践中熟练掌握。
“无人机操作证我三天就拿到了,后来还学会了操作烘干机、碾米机甚至铲车。”李茜自豪地表示,智慧农业模式让农场人工需求大幅减少,父亲因此成立了阳新县木子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平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长塘畈”牌菜籽油和“李拥军”牌大米商标,开辟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目前主要在线下销售,线上刚起步,我正在学习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李茜说。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农业生产无人化、智能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李茜在新型农业领域练就了过硬本领,曾荣获2024年湖北省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亚军。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四年里,李茜不仅掌握了新型农业技术,还不断学习传统农业技能,比如检查病虫害。“水稻田里有大肉虫子,我不太敢去,但油菜田还好。”李茜笑着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
在给无人机换电池和加注农药的间隙,李茜走进一片还未喷洒农药的油菜花田,仔细查看油菜的病虫害情况,亦如一个踏青赏花的游客。
在阳新广袤的农田里,像李茜这样的年轻人正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记者:冯小刚 潘珊珊 王丛玖(实习)
一审:张贵华
二审:高薇
三审: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