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李尚仁榨油坊“变形记”

3月27日,在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黄石市俏俏农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公司负责人李尚仁正带领工人调试榨油设备,争取今年5月份正式投产。

李尚仁的榨油厂占地约25亩,主要生产菜籽油、香麻油和山茶籽油,投产后食用油年产能达1万吨。“今年预计产值达3000万元,明年满负荷生产的话,年产值有望超过亿元。”说到产业前景,李尚仁信心满满。

谁承想,多年前,开办榨油厂还只是李尚仁的一个梦想。

阳新是全省油菜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彼时县内缺少菜籽油加工企业,油菜种植大户李尚仁瞅准市场商机,开了一家榨油坊,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2018年,中央支农专项油菜产业发展项目落户阳新,阳新县划定35万亩“双低”油菜生产保护区,确保油菜籽年总产达到4.3万吨。为满足农户就近加工需要,黄石市农业部门对包括李尚仁榨油坊在内的30个乡村小榨油坊进行了升级。“阳新县农业农村局给了五万元补贴,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李尚仁咬牙花费二十多万元,购置了二级菜籽油加工设备。

设备升级的效果,立竿见影。榨油厂里主打的菜籽油按照国家二级食用油标准生产,出厂价每斤12元,俏销市场。“年销售额500万元。生意红火时,一年有600万元的营业收入。”李尚仁的事业风生水起,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榨油厂总是飘出沁人的香味。

然而,消费趋势变化比预想中快。“如今,消费者青睐安全、健康、绿色的食用油。”李尚仁敏锐地观察到国家一级食用油(简称一级油)的市场需求更旺,“一级油比二级油的精炼程度高,具有味香色浅、晶莹剔透、炒菜油烟少等特点,销路自然畅通。”

为了达到一级油标准,2023年,李尚仁投资2800万元,建设新的榨油工厂。可油菜籽就要上市了,榨油工厂的油脂加工生产许可证还没有办下来。

3月19日,李尚仁赶到阳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办理手续。得知李尚仁的难处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乐曲找到县发改局党组成员舒克刚一起协商。最后两人一致回复,将简化手续、缩短流程。3月20日,两人带队上门服务,帮助李尚仁协调解决油脂加工生产许可证办理、项目资金筹措等难题。“李总,你放心!我们一定会解决当务之急,让你尽快投入生产。”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让李尚仁吃下了“定心丸”。

有了政府的暖心服务,李尚仁得以集中精力对榨油工厂提档升级,建起烘干、农产品储存、榨油、锅炉、毛油提炼、灌装、冷冻保鲜等七个车间。老旧的电加热炒料机、螺旋榨油机、自动清渣连续炼油机等小型炼油机器,被成套的自动化榨油设备、精炼设备、灌装设备取代。原来的“六脱(脱水、脱磷、脱酸、脱色、脱碱、脱胶)”工艺提档升级为“九脱”,新增“脱溴、脱硫苷、脱芥酸”三道工艺,油品透明度与稳定性明显改善。

榨油工厂用液化气供炒籽和锅炉加热,以替代用电。“年能耗成本降低约三成。且相比燃煤,液化气热效率高,碳排放少。”李尚仁说。

毛油提炼车间采用物理低温精炼工艺,保留浓香型菜籽油的风味营养,同时高油酸食用油的油酸含量可达70%以上。‌在全自动灌装车间,工厂购入高精度称重式自动灌装机,取代传统流量式灌装机。“灌装20L食用油,误差控制在2克内,且不受天气和温度影响。”李尚仁介绍,“称重式灌装机将误差率从±1.5%压缩至±0.01%左右,保障每件油品净含量精准达标。”

“以前榨油坊是食品小作坊许可证,订单稳定但有限。”李尚仁认为,榨油厂现今要拓宽销路,必须办理证件,油脂加工生产许可证批下来后,自家食用油便能走进大型商超。

除了原有的“李尚仁”牌食用油,现在工厂的食用油还贴上了“山水湖乡情”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身价”水涨船高。“高油酸食用油被做成礼品,两瓶一提,每提售价100多元。”李尚仁已经与黄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工厂的食用油将登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榨油厂现已招工15人,常年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李尚仁说,“榨油厂一年能‘消化’10余万亩油菜田的产量,至少带动2万户农户种植油菜。”

“我家里种了10多亩油菜地和30亩油茶,榨油厂按市场价格收购。”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村民张国友是当地众多油菜种植户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榨油工厂的工人,他坦言,“闲时进厂做工,每个月能增收近2000元,比外出打工更划算。”

从榨油坊到榨油工厂,李尚仁的事业越做越大,“一壶油”富裕一方百姓的故事还在续写。

记者:周奥、洪涛  实习生:汪慧

一审:许岚

二审:高薇

三审:朱兰青